search

成语《抱薪救火》的故事

抱薪救火

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。

释义: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想消灭灾害,但使用的方法不当,反而使灾害扩大,变得更严重了。



战国末期,秦国以强凌弱,经常进攻魏国。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,秦国向魏国发动进攻,魏国无力抵抗,两个城镇被秦军占领了。第二年,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,势头空前猛烈,秦国的军队直逼魏国的都城,形势十分危急。韩国派兵来救魏国,却被秦军打败。魏国没有办法,只好割让了土地,才算结束了战争。可是到了第三年,秦国又发动进攻,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镇。第四年,秦国更是大败,魏、韩、赵三国的军队。

魏王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对策。大臣们由于经历过多年的战乱,提起打仗就吓得浑身哆嗦。有人提议将南阳割让给秦国,向秦王求和。

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,对魏王说:“大王,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,才让您去割地求和的,根本没有为国家着想。您想,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,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,但秦王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让完,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。”

接着,苏代讲了一个故事:“从前有一个人,他的房子起火了,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,但他不听,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,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会助长火势。大王若同意拿魏国土地去求和,不就等于抱着柴草去救火吗?”

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,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,还是把魏国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秦国。公元前225年,秦军果然又大举进攻魏国,包围了魏国国都大梁,并掘开黄河大堤,让河水淹没了大梁城。最终,魏国被秦国灭掉了。



读成语,长智慧

面对强大秦国的步步紧逼,魏王一味妥协退让犹如抱薪救火,只能让秦国的贪婪之火越烧越旺,最终导致自己国破家亡。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,会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困境。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,认真分析研究,找出正确的方法,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。

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